這裡,第一次將少林拳法搜集整理成套,編寫成便於流傳的《嵩山少林拳法歌訣》;這裡,第一次讓少林功夫表演走出國門,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這裡,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培養成包括清華大學等大專院校的學生,累計已達12萬人……
  這些成績,發生在巍巍嵩山腳下的登封市少林鵝坡武術專修學院。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學校的今天。”學校創辦人、出身武術世家的85歲老人梁以全聲若洪鐘。今年春天,在他放著獎盃證書的柜子里,增加了他最看重的一個:改革開放30年中國武術最具影響力人物。
  鵝坡的前世今生
  登封市西北,自千年古剎少林寺東行數里,嵩陽書院和中嶽廟的不遠處,坐落著登封少林鵝坡武術專修學院。學校副院長張光耀介紹:“學校剛開始就是鵝坡嶺下的一個小院,隨著求學者不斷增多,我們沒有拆建擴容,而是按照需求沿山坡建起一座座教室、宿舍、習武館。”
  正是“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指引鵝坡武校從無到有,步步攀升。
  “上世紀50年代初,一個國外代表團嘲笑我們少林寺山門冷落,從那時起,重振中華武林風的夢想在我心中就更堅定了。”梁以全出身武術世家,祖父是遠近聞名的拳師,父親除了習武,還精於周易、醫學。從小耳濡目染,梁以全文武雙修,上世紀50年代擔任小學校長時,就開設了河南省唯一的武術課。
  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完成接待國外武術訪問任務,有關部門委托梁以全組建了登封少林武術挖掘整理小組及少林武術隊,並由他擔任組長與領隊。隨後,他整理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本少林武術教材,使刀槍劍棍拳等少林傳統功夫完整成套。但梁以全深知,要將中華武術傳承下去,必須成立學校。當時,河南省唯一的武術學校囿於體制問題,陷入資金人才和場地無法解決的困境。沒有多少猶豫,梁以全接手了。
  藉資貸款,招聘人才,註冊徵地……梁以全扛起了全國第一所嶄新體制武術學校的大旗。如今,這所占地20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教學訓練設施一應俱全,擁有9000多名師生的武術現代教育基地一片生機勃勃。
  鵝坡的教育模式
  “過去學校帶團出國表演,光辦理簽證就要省市來回批示,兩三個月才能完事,經常耽誤團隊表演檔期。現在一個戶口本,一張身份證,一個星期就把問題解決了。”梁以全的兒子、少林鵝坡教育集團董事長梁少宗興奮地說。
  出入境管理的一項小改革,帶給鵝坡武校的是無限自豪和榮光。
  2007年,鵝坡派出1200名學生參加在澳門舉辦的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創造了15天內一次辦理超過千人的超大團護照出境紀錄。同時,師生們也創造了一個學校包攬運動會開閉幕式全部演出的紀錄。繼而,學校才敢於簽下6年演出1萬場的大單。如今,學校不僅開設了國際班,還在18個國家以多種形式開辦了分校。鵝坡武院表演團的身姿出現在世界各地,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等著名舞臺。
  “文無武則餒,武無文則蠻,文武兼修者,全才也。”梁以全自辦校之日,就恪守祖訓。面對登封鱗次櫛比建立起來的武術學校,梁氏父子深知肩上重擔:武術教育不應盲目追求規模的擴張,習武之人更要切實修煉內功。父子倆用了10年,將學校細分為幼兒班、小學班、初中班、高中班,增設了中專班,開設了所有教育部要求在校生學習的課程。
  “那時梁老吃住在校,可謂身心全部投入辦學,隨時解決難題。”張光耀說,“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辦教育的政策,使我們的綜合教學體系納入正軌,學生各個階段的學歷都得到國家認可。我們先後與全國近十家名校簽訂教學協議,先後被批准為重點中專、河南省單項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國際武術留學生學校。”
  鵝坡的新夢想
  記者在鵝坡採訪時,適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和父親都註意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一戰略方針。少林武術文化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之前我們已經在籌辦新學校,我的夢想是:希望大家一進校門就能感覺到,這是一個特別像學校的‘學校’。”作為第二代“掌門人”,梁少宗對於學校建設有長遠的想法。
  梁少宗的底氣很足。3年前,河南省出台了發展文化產業的系列政策;今年8月,省政府又推出了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區、打造千億級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的項目;學校處於嵩山文化寶地,而登封市委、市政府的發展理念就是“文化聖山,功夫之都,旅游寶地”。
  “我心目中將要興建的學校,要融入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理念,校園就為宣揚少林武術文化傳承而建。不僅要有‘達摩九洞’文化園,體現達摩面壁9年中思想的‘九重天’,還要建杏壇、菩提壇、蓮花壇,讓學子們能夠在這裡靜心思考。一草一木,一步一景,都能看到少林武術文化,更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在這裡體驗學習。”梁少宗說。
  這是少林武術傳人新的夢想。(本報記者 劉先琴 本報通訊員 萬雪琪)
     (原標題:風拂鵝坡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d71tdhk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